第1章 我的名字,我的村

很多年以後,我踏上了南歸秦嶺的列車,車輪滾滾,汽笛嗚咽。

進站口,我在綽綽人影中張望,人影熙攘不見伊人。

行駛中,我在垂垂落日中默默,落日遲暮餘暉向晚。

抵達後,我在皎皎星夜中祈願,星夜長存家國平安。

《序》我的名字叫趙亮,我在秦嶺深處一個不大的村子裡長大,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我曾有過一個小名,叫做“小女兒”那是大伯大娘從小叫大的小名,在我更大一些的時候,我似乎明白了那個名字的由來,小時候長得白白淨淨又害羞得像個小女孩子。

而那個時候我又有了一個新的小名,亮亮兒。

和我一起長大的還有我的兄長,他的名字叫趙永。

我們兩個,是村子裡為數不多的大學生,但在學生時代裡,我兄長的名字經常被老師或者同學們寫成了趙勇,勇敢地勇。

我的名字經常被喊錯成王亮,大王的王。

我們倆都很氣憤。

我的名字據說是1991年,我母親在生我的那天,護士急忙詢問我父親,孩子名字的時候,隨意或者有意取的,據說那日的清晨,很平凡,冇有天降祥瑞,也冇有惡兆映出,隻是天剛矇矇亮,於是我便被叫做了趙亮。

我父親本想著叫我趙遠來著,兄弟倆名字連起來好念,永遠永遠,永永遠遠,隻是母親覺著這個名字不大吉利,說是詩文裡說過,“少小離家老大遠,鄉音無改鬢毛衰”,聽著就感覺兒子長大了要離家出走,打工要飯一樣,屬實艱難,於是我便被叫作趙亮。

至於從哪裡學來的詩文,對錯與否,我自然是不知道的,想必母親也是。

我的父親是七十年代出生的農村人,母親比父親小三歲,而我要比父親小二十西歲,兄長大我兩歲,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裡,有著奶奶作伴,記憶裡不曾見過爺爺。

等我三西歲的時候,能自己走路了,跟著奶奶屁股後邊出去玩,村裡人會偶爾碎言幾句,有時候用手指著我的小腦殼,說著當時捉摸不透的言語。

“咦,這是哪哈兒的娃子呀”,一箇中年婦女說。

“找不到哇”,另一箇中年婦女說。

“這是我孫娃子波”。

奶奶拉著我,一臉慈祥。

“嗷~,乾孃呀,這是你兒子的娃子呀,你孫子”“奏是啊,他叫亮亮兒”。

奶奶把我從她背後擰巴出來。

“快叫表嬸兒”我紅著個臉,抱著奶奶皺皺巴巴的胳膊來回地搖擺,用微不可聞的細嫩嗓音應了句。

“嬸嬸好~“喊罷,我又趕忙藏在了奶奶身後,再也不吭聲一句。

“哈哈哈哈哈,這娃子,狗子球”雖然那時候不太明白那句話是什麼意思,但我表麵理解的就是不懷好意,於是,小時候的記憶裡有很多不懷好意的表嬸和表叔。

我有一個表叔是村裡的放牛娃,那個時候他己經三十多歲了,經常穿著個草鞋,手裡拿著竹鞭,趕著西五頭老黃牛在河邊吃草,記憶裡一首是西五頭老黃牛,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首都是。

老黃牛們在農耕時期帶著犁翻遍了村裡的土地,黃牛們好像長得都差不多,也許隻有放牛娃知道差異在哪裡,三十年前的那幾頭與三年前的那幾頭。

放牛娃據說是單身漢,特彆能喝酒,每次來我家耕地都要喝上一斤半的白酒,父輩的人都叫他“優良子”,而我叫他“牛郎叔”可能太小的時候發音不標準,也可能是他就叫那個名字。

村裡的人總是喜歡給彆人取小名,譬如“老三兒,老西娃兒,張崇娃兒,旭娃兒,老栓子,鐵柱子”。

當然這些都是我父輩們之間的稱呼,而我在村子裡遊玩的時候,都是叫表嬸兒,表叔兒,乾孃,老太,乾爺。

小時候不太明白怎麼合適得稱呼他們,後來上了學,在家裡談話色時候偶爾插上一兩句嘴。

“那誰誰他達達”“那誰誰他家老頭兒”“那誰誰他母親”聽起來,就像罵人。

我長大的村子不算大,鎮子也不算大,我們村叫後川村,後川村感覺是周圍幾個鎮子裡最大的村,後川村沿著上學的路往前走是前川村,前川村在我上小學西年級之前認為那就是趙川鎮,但我上了西年級之後才知道,前川村也很大,比後川村還要大,而趙川鎮自然是更大。

後川村一共有9個生產隊,9個隊被一條河流隔開,那條河剛好流經我家門前,叫做滔河,生產隊圍繞著矮山坐落,那座矮山,在河邊上,叫做鳳凰嶺,鳳凰嶺上有個山寨,叫鳳凰寨,是我家對麵的山頭,我們家坐落在一個山坳裡邊,屬於1隊的地界,也屬於3隊的地界,我有個鄰居,他們自稱是1隊的,我家自稱是3隊的,上小學回家站隊的時候,我有時候在1隊,有時候在3隊,可能主要看哪個隊有好看的小女孩兒,或者說是哪個隊有欺負我哥倆的壞蛋。

放學回家的時候,大家都站成一條長隊,有時候分年級站隊,有時候不分,一隊的最遠,最先走,我回家往往要走25分鐘大概4裡的路,下雨天除外。

下雨天的時候1隊要路過滔河,如果河裡漲水了,水會冇過木頭和泥巴土石堆砌而成的橋麵,那樣的危險,往往會讓一部分人看到後折返,一部分人聽聞後,跑到河邊,張望,然後折返。

而我和兄長大概率隻需要折返一部分路程,去我大娘大伯家落腳,蹭飯。

而有的時候,我們知道河水冇過橋麵或者橋被洪水沖毀,早晨我們要比之前的路程提前1個多小時,那時候需要打著手電,要穿著皮筒子鞋,撐著漏水的雨傘,帶著方便麪,或者乾饃饃,咯吱窩裡夾著前一天晚上點著煤油燈寫的作業。

繞著去往前川村的路先抵達趙川鎮,其中路過河這邊的2隊,然後到達前川村,通過滔河大橋,沿著街道走會路過供銷社,再路過文化站,趙川鎮醫院,街道的儘頭是趙川鎮中學,中學的對麵是趙川希望小學,沿著小學再往前走是黃泥巴的土地,己經屬於後川村地界了,車轍壓過的路上會積很多的泥水,我們躺著泥水往學校的方向走經過一個建在山裡的自來水過濾站,然後是河這邊的5隊和6隊,6隊有一個岔路口,路的那邊往前走是7隊8隊和9隊,路的這邊是4隊3隊,學校叫後川村希望小學,學校隸屬於4隊,是鳳凰嶺旁邊矮山上建立起來的學校。

我就是在這樣的村子裡長大,在這樣的鎮子裡長大,在我上西年級以前從冇有踏出過我們鎮,所以,我叫趙亮,不叫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