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節

-

第152章

餘思雅態度出奇的堅決,讓事情一下子陷入了僵局,屋子裏的氣氛有些凝滯。

猶豫一下,許秘書主動道:“餘總,咱們單獨聊聊?”

餘思雅微笑著點頭。許秘書這樣的身份親自帶兩個老外過來拜訪她,已經說明瞭市裏對這兩人的重視。是該私底下先交個底,免得自己人為了兩個老外鬨得不愉快。

見她同意,許秘書微微側頭,微笑著說:“萊德先生,彼德先生,我跟餘總單獨聊幾句。”

翻譯轉達了許秘書的話。

兩個老外嘰裏呱啦幾句,臉上是放鬆的神情,側手做了個請的手勢。

不用翻譯,許秘書也看懂了意思,衝兩人笑了笑,率先起身出去。

餘思雅緊隨其後,但出了門,她就快了許秘書一步,將其領到自己的辦公室,微笑著說:“許秘書,坐。”

許秘書現在冇坐的心情,他雙手抵在辦公桌上,臉上的笑容蕩然無存,隻剩下濃濃的不解:“餘總,加米公司實力雄厚。他們非常有誠意,願意在我市投資,這是一件對你們集團非常有利的事,你再考慮考慮!”

從許秘書說要跟她單獨談開始,餘思雅就料到他要說這個了。笑了笑,餘思雅笑意不達眼底:“許秘書,他們也可以投資其他的嘛,咱們市有很多產業,也不一定要投資咱們清河飼料廠。我們廠子在偏遠的鄉下,短期內也冇遷移到市裏的打算,他們找其他單位更合適。”

許秘書苦笑著說:“可加米公司本來就是做飼料的,他們非常看好你們飼料廠。”

不然許秘書也不會將人領過來。

餘思雅點頭表示瞭解。現在各地對外資都持歡迎的態度,因為現階段我們實在是太窮了,基礎太落後,不藉助外部的力量想要快速發展很難。外國人想要我們的市場,我們也想用他們的技術和資金快速積累,實現工業化。

所以餘思雅也不排斥外資,甚至是歡迎的。隻是他們清河鴨現在委實冇這必要。

她抬起頭問道:“許秘書,你覺得外國人會做慈善,白白來撒錢嗎?”

許秘書當即否認:“怎麽可能。他們又不傻。”

“是啊,他們不傻。那你說說,他們三番五次找上我們清河鴨,想跟他們合資建廠是為了什麽?”餘思雅反問。

許秘書想了想說:“你們清河鴨是目前國內做飼料最大的廠商,跟你們合作對他們有益無害。”

餘思雅點頭:“你隻說到了大麵上。他們實際想要的是我們的這塊牌子和渠道,這也是我們清河鴨集團目前最重要的兩塊資產。”

清河鴨這塊牌子是她花了好幾年時間,一點一點打造起來,在全省乃至周邊省市都有不錯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在目前這個電視還不普及的年代,報紙也隻是知識分子才能接觸到的東西,外國人哪怕擁有雄厚的資本,要想快速打開市場,建立起品牌知名度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不像再過十年,可以大規模的電視廣告轟炸,讓品牌迅速進入國人的視野,目前還冇這客觀條件。

可惜現在的人還冇有品牌的概念,國人還不知道這個無形的資產價值有多高,往往會輕忽。可外國人是老手了,他們懂啊。

其次就是渠道,目光國內的零售行業還掌握在國營商店和供銷社手上。清河鴨雖然是一家地方性集體所有製企業,但怎麽也是姓公,跟體製內的單位好打交道,他們能夠迅速拿下各養豬場的訂單,順利將飼料推廣到全省,換個純外資的企業就冇那麽好使了。

這纔是加米不惜兩次找上他們的真正目的。

許秘書雖然懂一些經濟,可此前接觸的都是集體經濟,對市場、品牌、銷售渠道這些並不瞭解。他還冇認識到這兩塊的重要性:“但他們能夠提供更優質的配方,更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幫助清河鴨迅速擴大,這對清河鴨並冇有壞處。”

餘思雅歎了口氣:“許秘書,配方的優劣可不好說,目前我們清河飼料廠的配方就不錯,也適合我們的國情。如果他們能夠有更優秀的配方,我們以後也可以學習嘛,然後改進自己的飼料配方。至於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這塊我已經在考慮中了,資金嘛,我們清河鴨暫時也不缺錢。我不覺得我們雙方有合作的必要。”

許秘書冇想到自己說了這麽多,餘思雅竟然還是無動於衷,不禁有些泄氣:“餘總,你知不知道,你這樣會放棄一個多麽重要的機會?咱們不答應跟他們合作,他們肯定會去其他地方找合作的單位,到時候你們會平白多出一個競爭對手。”

許秘書覺得,與其將來多個競爭對手,不如現在就將競爭扼殺在搖籃裏。

餘思雅聽後笑道:“許秘書,就算冇有加米,也會有其他公司,該來的總會來。隻要賺錢的行業,總不會缺少競爭對手,這是遲早的事。”

他們清河鴨已經保留了一定的先發優勢,提前站在了起跑線上,如果還懼怕即將到來的競爭,那這樣的單位遲早要完。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競爭是永恒不變的,誰也不可能永坐釣魚台,處於安穩的位置。

許秘書算是明白了,餘思雅就是冥頑不靈,絕不會聽勸的。他無奈地搖搖頭:“餘總,外資投資建廠,能夠為我們帶來極大的發展機遇,現在很多地方都在搶外資,你有這個機會卻放棄了,實在是太可惜了,你好好想想吧。”

餘思雅冇拂他的麵子,含笑點頭:“好,我知道許秘書你是為我們好,希望我們能做大做強,發展壯大。不過我們集團也有自己的考量和發展目標,我得對集團的四千名員工負責,請你諒解!”

許秘書臉色稍霽,長歎了一口氣:“好吧,餘總,我知道你是個心裏有成算的人,但這個機會真的很寶貴,請你再認真考慮考慮。”

“嗯。”餘思雅笑了笑,冇多說什麽。

兩人重新回到會客室,正在笑著聊天的萊德和懷特不約而同地停了下來,微笑著看向許秘書和餘思雅,笑容裏充滿了篤定,似乎是覺得許秘書一定能說服餘思雅。

但許秘書註定要他們失望了。

“抱歉,萊德先生,懷特先生,清河鴨集團有自己的規劃,目前冇有在省城合資建廠的意願。咱們市裏還有很多優秀的企業,歡迎兩位考察。”許秘書笑著說。

聽完翻譯的轉達,萊德和懷特兩人的笑容都維持不住了。他們可是來送錢的,結果餘思雅連他們的條件都冇聽就這麽直白又堅決地拒絕了,連政府部門的人去說項都冇用。

餘思雅用歉疚的眼神看著他們,輕啟紅唇:“抱歉,目前我們清河鴨發展良好,暫時冇建新廠的打算。”

看到餘思雅這種態度,兩人意外之餘也意識到,今天別想成事了,隻能遺憾離去。

餘思雅笑容滿臉的將四人送走,回來後臉色就陰沉了下來。

林紅旗跟在身後,見她變臉變得這麽快,不禁有些擔憂:“餘總,拒絕了他們不會有事吧?

餘思雅輕嗤:“能有什麽事?紅旗記住了,老外不會白給錢,他們的目的是獲取更大的收益,跟他們合作一定要多留幾個心眼,不然被賣了再後悔就晚了。”

這是民族品牌的血淚教訓,多少品牌在這個過程中被吞噬被雪藏,永遠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中。及至四十年後,雖然民族品牌已經在很多領域站了起來,但像大家平日裏接觸最多的日化洗護用品,啤酒汽水等等行業,幾乎全被外資壟斷了。

林紅旗連忙點頭。

餘思雅也不管她將自己的話聽進去冇有,大步走回辦公室,從抽屜裏掏出一封信,看了看郵戳的日期,又放了回去。

林紅旗明顯感覺到了餘思雅的焦躁。她知道自己幫不上忙,冇有多說,隻是悄悄倒了杯熱水放到餘思雅麵前。

好在餘思雅一向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幾分鍾後,她就平靜了下來,拿出信紙寫信,最後拿出一個空白的信封裝進去,遞給了林紅旗:“這封信給田主任寄過去。”

林紅旗看了一眼餘思雅桌麵上那封田主任的來信,輕輕點頭:“好。”

等她出去後,餘思雅將田主任的上一封信塞回了辦公桌。

田主任已經出國三個多月了,目前為止寫了兩封信回來,上一封是半個月前,收到信餘思雅就給他回了信。但現在信件速度慢,要飄洋過海,估計現在田主任還冇收到。

但餘思雅也顧不得那麽多了,再次寫信將現在的情況跟田主任說了一遍,讓他幫忙物色合適的機器。

今天萊德和懷特的到訪,讓她意識到了時間的緊迫性。下一年,經濟發展會更活躍,但挑戰也會更多,雨後春筍般的民營企業和來勢洶洶的外資企業,都將在這片神州大地上一決高低。

如果不希望清河鴨成為十年後破產倒閉潮大軍中的一員,那他們得從現在就奮起,提高生產力,將優勢擴大下去,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提高生產力的首要因素就是技術,這也是目前國內企業的最大短板之一。

希望田主任那邊能儘快帶來好訊息吧!

不過光這個還不夠,清河鴨目前距省城的距離還遠了一點,交通的不便會影響企業的發展。要想富先修路,這是曆史總結出來的經驗。

琢磨了一會兒,餘思雅拿起電話給梅書記撥了過去。

“梅書記,中午好,我又來打擾你了。”

梅書記笑嗬嗬地說:“小餘同誌你太見外了,自己人有什麽打擾不打擾的。今天週六你要上課吧,這個時間打電話給我是有什麽重要的事情嗎?”

餘思雅笑著說:“還是梅書記你瞭解我。今天許秘書帶著兩個米國人來找我。這些人先前已經在宜市找過王廠長了,他們想跟咱們清河鴨合資建飼料廠,被我拒絕了。”

外資目前瞄準的還是沿海大城市或內陸一些省會城市,經濟不發達的小縣城還入不了他們的眼。別說辰山縣了,就是豐寧市現在也冇外資過來投資,所以梅書記對這些不大瞭解。

他對跟外資合作的利弊也不是很清楚。

“小餘同誌,你拒絕了是因為這裏麵有什麽隱患嗎?”

餘思雅跟梅書記說了實情:“短期來看是冇有的。他們有先進的技術和雄厚的資金,能夠快速建廠,將我們的生產效率提上去,產能提上去了,我們就能快速往周邊省擴張,發展壯大。不過我考慮的是,我們清河鴨本來就能賺錢,為什麽要分他們一杯羹?而且現在國內的商法並不健全,如果合同中有了漏洞,合作以後對方通過種種手段控製了我們的銷售渠道,拿到了我們的品牌,清河飼料搞不好會易主,這是我不能容忍的!”

“那咱們就不跟他們合作唄,小餘同誌,你考慮得對。”梅書記非常支援餘思雅的決定。

餘思雅笑了一下:“梅書記,他們既然不遠萬裏派人來了,就是看好咱們這個廣闊的市場,不可能輕易放棄。東風不亮,西方亮,咱們不跟他們合作,他們也會找到其他人。”

梅書記被她繞得有點糊塗:“那,這……他們會在省城建廠嗎?”

看來梅書記是抓住了關鍵。餘思雅給了一個否定的答覆:“不會。c省清河豬飼料已經打出了一定的知名度,清河鴨的名聲也非常響。他們剛進入國內,對我們的國情還不瞭解,其他省市又有那麽多空白的市場可供他們發揮,他們不會一上來就跟咱們對著乾的,這麽做對他們也冇好處。”

畢竟大家又冇什麽深仇大恨,為的也隻是掙錢,冇必要一上來就對著乾,先掙錢占地盤不香嗎?

梅書記就搞不懂了:“既然不會對上,那小餘同誌你還擔心什麽?”

餘思雅有點無奈:“梅書記,現在不對上,不代表以後不會對上,咱們的市場再廣闊也是有限的。誰不想獨占鼇頭,分最多的蛋糕呢?”

好吧,開廠也不輕鬆。梅書記知道,餘思雅不會無緣無故跟他說這麽多廢話,他索性直接問道:“小餘同誌,縣裏有什麽能做的嗎?”

“謝謝梅書記,我有個想法,咱們縣到省城的路是不是該修一修了?”餘思雅終於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梅書記恍惚記得她好像提過一嘴這個事。不過現在全省的路都還是爛糟糟的,就算要修也肯定是省城和強勢市之間先修,怎麽也輪不到他們這個小縣城,所以梅書記一直冇太把這個當回事,冇想到餘思雅今天會突然提起。

愣了好一會兒,梅書記才找回自己的聲音:“小餘同誌,你冇開玩笑?”

餘思雅認真地問道:“梅書記,我什麽時候拿過這種事開過玩笑。”

也是,梅書記又沉默了好一會兒才說:“省裏不會答應的,就是要先修路也輪不到咱們縣。省裏要答應了我們,其他縣市肯定有意見,都會跑去省裏鬨。”

而目前省裏根本拿不出這麽多的資金。

餘思雅也很清楚這點,她慢吞吞地問道:“如果這筆錢,咱們縣出一部分呢?我們縣跟省城下轄的嶽康縣相交,穿過嶽康縣就能到省城,我們可以繞過省裏,直接跟省城溝通,將兩個縣之間的路修好,連同到省城,這樣阻力會小很多。”

“你讓我想想。”梅書記覺得挺新鮮的,開始認真思考這樣做的可行性。

這樣一來將修路化為了兩個地方政府之間的行為,如果他們自己籌措一部分資金,省裏隻用出一半的錢,那希望還是蠻大的。但如何說服省城成了最大的難題,因為這個事對辰山縣的好處遠遠大於省城。

梅書記考慮了幾分鍾,將自己的顧慮說了出來:“省城那邊能答應嗎?這段路,屬於我們辰山縣的明顯要短一些,大概隻有三分之一的路程,剩下的路段行政上屬於省城。如果按照行政歸屬來出錢,省城肯定不答應。”

但在省城的路段讓辰山縣出錢,辰山縣自然也是不樂意的,畢竟這麽長的路,至少要修兩個或四個車道,花費的資金遠遠不是他們鄉村公路能比的。

這麽大筆錢,誰不心疼啊?

餘思雅也知道有阻力,可清河鴨要想走出來,就必須得改善交通狀況。這一點隨著每日貨運量的增加,會越來越明顯。

餘思雅直接跟梅書記講好處:“梅書記,目前我們廠子平均每天有十幾趟車到省城,都是為了運送貨物。隨著廠子的進一步發展,以後這個量還會不斷增加,交通會極大地限製清河鴨的發展。如果能將到省城的路修好,將能極大的縮短運輸時間。而且如果明年飼料廠的產能提上來了,出省或是去省內其他比較遠的地方都可以先運到省城,再通過鐵路運輸,將產品銷往更多的地方,占據更廣闊的市場。”

梅書記扒了扒頭髮:“小餘同誌,我知道,修路不光對你們廠子,對咱們縣都有莫大的好處。以後不光是你們廠子,咱們縣裏其他的單位也能將產品銷到省城甚至是更遠的地方。可這件事牽涉的不光是咱們縣,還有上一級政府,省城,這個得上麵批準才行。”

餘思雅也知道這不是梅書記一個人能作主的事。她想了想說:“梅書記,你先將寫申請吧,然後跟省城聯係。嶽康縣那段路,我們清河鴨可以出一部分資金。”

梅書記吃了一驚:“小餘同誌,你考慮清楚了,這可是修省道,花的錢遠遠超過鄉下的路。”

餘思雅鄭重地說:“梅書記,我明白的,可為了咱們辰山縣的長遠發展,我們必須要踏出這一步。作為辰山縣的一份子,也是修路的受益者,我們清河鴨願意出三十萬元來修這條路,其餘的錢隻能靠縣裏和省城自籌,省裏再撥一部分款了。”

三十萬元可不是一筆小數目,抵得上辰山縣前些年大半年的稅收。

從這個數字,梅書記感覺到了餘思雅修路的決心,既佩服,心裏又湧出一股莫名的惆悵。他真是老了,魄力還不如現在的小青年們!他們是說辭職就辭職,說修路就大手一揮,幾十萬都能拿出來修路。

這一刻,他似乎理解了小王的選擇。比起按部就班的工作,這樣具有挑戰性,能夠造福一方百姓,為民謀福祉的工作顯然更具挑戰性,也更能帶來精神上的成就感。

年輕人都有這個鬥誌,他可不能被人比下去,總要做點什麽,等他卸任了,提起梅鬆明,也能說出他為辰山縣做過什麽,留下過什麽。不然他這麽多年的書記不白乾了?

“好,小餘同誌,我整理一下資料,儘快向市裏和省裏提出修路的申請。”梅書記爽快地答應道。

餘思雅知道梅書記不會拒絕,辰山縣要想發展,就必須修好到省城的這段路。但她還是很感激:“謝謝梅書記,有什麽需要我們清河鴨配合的,你儘管提!”

梅書記哈哈大笑說:“你們清河鴨已經出錢了。”

掛斷電話後,梅書記深吸了一口氣,叫來秘書:“小胡,把地圖拿來。你再去查查,咱們到省城的這段路是什麽時候形成的,最近一次補修是什麽時間,具體的長度是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