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鄧艾卷

-

當我開始寫“鄧艾卷”的時候,我原先構想的“鄧艾卷”已經流產了。

幾天時間裡我認清了一個現實——以人物誌來記錄重大戰役是一個操作性為零的笨蛋想法。

但還是用了原來的卷名,想它權且作一個時間線標誌。

這一卷的重心放在了淮南三叛、經略關隴和滅蜀之戰。

從淮南三叛引出關隴人事變動,曹魏元老逐漸退出舞台,司馬氏勢力擴張。經略關隴這部分可能是原創最多的,因為我通過文獻僅僅能知道勢力對抗及對抗的結果,而對抗的具體事件是冇有的,不過黨爭算是本人比較擅長的部分,很好編。滅蜀之戰史料是最豐富的,所以基本依從史實。

以上,是這一卷的敘述結構,但是現在還有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

——鄧艾的人設。

鄧艾,一個立場分明、耿直的實乾家,雖說是武將,但私以為他最大的功績在於內政,他對淮南的開發、屯田水利都意義深遠。

但關於他的權術水平,我一直存疑,由於他本身性格剛強,所以很難確定他的一些操作是內心不想迎合上位無理的想法,還是根本聽不出上位的言外之意,以至於一次次選中錯誤答案。

現在更傾向於把他寫成前者,因為他的判斷基於事件本身是正確的,隻是那種正確不利於自保。

結合那句“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則無務為自全之計”,他的剛愎自用似乎也可以解讀為“大丈夫生不能五鼎食,死亦當五鼎烹”的魄力。

像他這樣的人,曆史上其實也很多,但好像在小說裡不大多見。

如果一個主角他把揚名立萬放在了身家性命之前,現在大多數人是很難共情的,因為大環境趨於保守,冒險與找死之間的界線也不明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