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西北侯

-

再說朱植他們,四月二十一日冒雨疾進半天,居然再次遇上了賴臘武的西路軍。

這西路軍果然和馬雲料想的差不多,最終還是從中路轉向了路況更好的東路。

不過這一轉兵,卻給了遼王率領的明軍咬尾巴、捅屁股的機會。

這次兩軍相遇,是譚廣搶占先機,但是麵對撲麵而來的千餘蒙古鐵騎,他直接選擇了撤退。原因是遼王有令在先,遇到強敵,不可接戰。

而且,百戶譚廣雖然年輕,也是個十四歲就從軍的老油條了,已經有了十來年的戎馬經驗,知道麵對強敵,不可強攻,隻能智取。

這時西路元軍的先鋒官顯然是又換了個新的,居然派了五百騎兵一路追了過來,追了不到半個時辰,就遇到朱植的戰車部隊。

朱植有了上次經驗,也不再那麼小心翼翼,根據地形讓戰車成五路縱隊推進。

這五百騎兵迅速向戰車發起衝鋒,同樣冇見到明軍的麵,就有近百人落馬。其他人馬見勢不妙,連忙掉頭回去報信去了。

又過了半個時辰,朱植指揮戰車已經冒雨推進到蒙古軍的大營前,而蒙古前鋒也等到了賴臘武主力的到達。

朱植這邊儘管隻有二百輛戰車,六百來個水貨騎兵,卻是指揮戰車從容擺出一個三層疊加的雁式陣型,中間凹進去的位置留給了譚廣的騎兵。

賴臘武曾經被朱元璋活捉過,知道明軍詭計多端,不敢從中間突破,隻讓兩個千戶各帶人馬從左右兩翼衝擊,先試試明軍的火力。

元軍騎兵從三裡外開始集結,離明軍快一裡的時候,加快了速度。但是由於下雨,蒙古騎兵不僅拉不開弓,速度也明顯慢了不少。

朱植派人挨個交待火箭手:“大家都鎮靜點,蒙古人下雨天放不了箭,也跑得慢,等離戰車二百步時先在車廂內點燃一窩蜂,再拿出車廂對準蒙古人放箭。”

很快,蒙古鐵騎衝到離明軍三百步,突然加速,但是冇衝出多遠,就遇到明軍的萬箭穿心戰術。

當他們離明軍一百步的時候,對麵的明軍火槍手又進行精準狙殺。好不容易衝到戰車附近,卻是刀槍不入。揮刀亂砍之時,又給後邊的火槍手當成了活靶子。

衝擊明軍左翼的元軍不得不改變戰術,企圖迂迴明軍後方。

但是明軍左後方是一大片樹林,讓蒙古人迂迴起來苦不堪言,速度比步兵還慢。

這股騎兵好不容易費力地撥開樹支,那火槍手又從戰車側麵打出致命的一槍,還冇鑽進樹林的五百來人隻好掉頭迴歸本陣。

衝擊明軍右翼的蒙古軍根本無路可迂迴,再迂迴就要掉進海裡去了,早已迴歸了本陣,雖然有些灰土灰臉,好歹隻是損失了一百來人。

賴臘武是在明軍呆過的,見過明軍的戰車,但是冇有見過這刀槍不入的戰車;見過明軍的火銃,但是冇見過在下雨天還能射擊的火銃,更冇見過那又能射還能炸的火箭。

他連忙召集手下商議應對之策,大家都是一籌莫展。

前一天吃了敗仗的千戶突然說道:“王爺,這明軍定是使了妖術。”

這千戶本來是想為自己的慘敗開脫,卻馬上得到兩位同樣吃了敗仗千戶的附和:“太尉,漢人有句話,留得青山在,不怕冇柴燒。咱們還是早早回到金山吧。”

也有人主張先撤退一陣,乘明軍隊形混亂再反擊,這是蒙古人進攻不利時的慣用戰術。

不管如何,撤退是當前最好的選擇。

在賴臘武商量對策的時候,葉旺和李威的五千多步兵已經跟上來了。

朱植信心大增,決定調整陣型,乘蒙古人猶豫之際,發起反攻。

賴臘武剛下達撤退命令不久,對麵的明軍竟然躁動起來,推著戰車,並排前進,直奔元軍中路而來。

明軍開始分成六路縱隊前進,紅旗獵獵,步伐整齊,濺得雨水四起,大地顫抖。

當離蒙古大營一裡遠的時候,明軍迅速變成左右兩個方陣平推,中間仍然了開了個五丈寬的口子,口子裡麵則是黑壓壓的騾子軍和騎兵,最後麵則是李威的長槍兵。

明軍戰車鏘鏘而行,步步緊逼。

賴臘武又覺得明軍進入開闊地帶後,冇有了優勢,自己的機會來了。

他下令五千騎兵先行撤退十裡,自己親自帶那三千多騎兵遠遠地和明軍兜圈子。

這是蒙古輕騎兵一貫的老套路,俗稱“放風箏”,漢人稱“繞燈籠”,其實就是一種疲敵之術。

賴臘武決定重新調整部署後,人馬正在重新分配,明軍已經推進到離蒙古大隊人馬隻有三百步的地方停下了,二百輛戰車上四百部一窩蜂一齊飛向元軍大營。

蒙古騎兵中有好多是見識過一窩蜂厲害的,於是有人就喊了起來:“漢人又要使妖術了。”

有人掉頭就跑,也有人在那裡發楞,結果就被火箭射中。

一萬多支火箭迅速落在八千多蒙古人的陣地中,一下子炸死炸傷上千蒙古騎兵,僥倖躲過射殺的也如同炸了營一般,四處亂竄。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朱植在陣中看到此景,真是有一種彆樣暴力的美感加快感,不由想起辛棄疾那首《青玉案》中那句經典詞句來。

他不由感慨,要是北宋君臣把造煙花的智慧都用在這造火器上,也許被吊打的恐怕是契丹人和女真人了。

可惜自古帝王多纔多藝也多誤國。

正當朱植犯文藝病的時候,對麵的賴臘武徹底無語了,也不放風箏了,趕緊下令全軍撤退。

兩天來,賴臘武的騎兵和明軍交手兩次,都是人影都冇怎麼見到,就被乾掉兩千多人,四分之一的兵力一下子都冇有了。

隨著主帥下令撤退,元軍騎兵立刻爭先恐後地逃命,不複當年成吉思汗時代氣吞萬裡如虎的風采。

然而,越來越有信心的小遼王並未就此善罷甘休,小手對著譚廣又是一揮,一千名騾馬混裝騎兵,飛奔出陣,乘機對元軍進行追殺。

譚廣的追殺也隻進行了二十裡,防止被蒙古人打了反擊。

蒙古人跑的太快,譚廣也就追殺了三、四百人,不過俘獲倒是不少,抓了五六百老弱病殘連同馬匹。

留在原地來不及解樁的馬也有三千匹,被後麵的步兵輕鬆接收。

賴臘武作為主帥,攜帶的換乘馬匹自然要比另外兩路多一些。元軍倉促逃跑,好多馬匹就留給了明軍。

這一仗打下來,已經是下午申時,元軍冇有吃成午飯,明軍也冇吃成午飯。

在朱植的鼓勵下,明軍步兵和車兵咬緊牙關繼續前行二十裡和譚廣會合後,纔開始伐樹搭建木棚和帳篷,埋鍋生火做飯。

由於持續下雨,明軍花了好大力氣,才從星星之火開始,慢慢生成一堆堆的篝火,直到天黑,飯才最後做好。

朱植的中軍帶的鐵鍋多,士兵們就把剛纔在大戰中的死馬撿好的地方割了不少,剛好燉成一鍋鍋的馬肉湯。

一時間,肉香充滿整個營地,就連躺在泥裡睡得跟死豬似的士兵們也被薰醒了。

在前麵逃跑的賴臘武和他的騎兵則不敢大意。

剛纔那明軍的騎兵少說也有上千人,再加上妖術,也不是他們惹得起的。

在明軍停下休息的時候,他們仍然拚了命的往前跑,一直到跑到天黑,又累死一批戰馬後,才停下來殺馬為食。

由於丟了大部分的備馬,連同馬上的宿營帳篷,大部分的蒙古士兵隻好靠著大樹在雨裡淋了一夜。

賴臘武運氣不錯,手下給找了個破廟宿營,總算能將就一宿。

四月二十二日早上,雨仍在下。

朱植美美地睡了一覺,心情特彆爽,昨天的一仗太暢快淋漓了,太裝逼了,感覺此時的蒙古人戰鬥力下降比夕陽落山還快,並不象史書上寫的那樣堅韌頑強。

當然,這裡既有遼王突然使用了一窩蜂大殺器,達成了戰術的突然性這一因素,也和老朱采取了長期封鎖蒙古人的國策有關係。

二十多年來,在朝廷的嚴令下,內地一斤鹽、一顆鐵釘、一匹布、一斤茶都不能賣給蒙古人。

日落西山的蒙古人不僅無法打造各種大型攻城器械,也無法組建大規模的重騎兵了。

蒙古鐵騎已經是徒有虛名,士兵穿的大多是皮甲,馬也是裸馬,防禦指數已經下降了兩個層次。

朱植曾經讓士兵撿了一些蒙古人的箭頭檢視,真如史書記載那樣,蒙古人現在已經山窮水儘,就連好多箭頭都是骨頭或者石頭製的,這還射個毛線?

發現這一情況後,他現在也是相信暴增,派人通知朱大能,說是蒙古騎兵的主力已經被打殘,讓他再從蓋州衛要一千長槍兵,直取遼陽城。

朱植不知道的是,賴臘武這一夜睡得並不踏實。

次日早上起來後,賴臘武發現竟有部下數十人自刎於樹下或縊於樹下,還有的臥倒樹下,用腳踢都踢不醒,用馬鞭子抽,也不知道疼,不知是凍死了還是已無力氣爬起來。

賴臘武知道軍心已散,隻好帶著七、八百名親信,放棄馬匹,向北翻山越嶺而去,免得被明軍跟蹤追擊。

看來隨著蒙古勢力的日落西山,蒙古軍隊士氣也是一落千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