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大婚車隊,迎來敵襲!

-

在天下人焦急地關注著秦軍主力如何圍剿玄王孟秦的時候,孟秦卻在自己的領地內默默地進行著一項重要的工作——教育計劃。

他手握四個郡的權力,他深知隻有通過教育,才能培養出未來的人才,才能確保他的地盤長治久安,並以此培養更多的人才,鞏固自己的勢力基本盤。

在孟秦的命令下,每個郡都在籌備著自己的教育項目。

這些最先接受過孟秦教育的人,主要製定了四個大的教育方向。

在雁門郡,年輕的教育官員們正在製定全新的教學大綱,作為最先接受過孟秦教育的他們希望通過啟髮式教學,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出具有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才。

而在太原郡,一位名叫蓮兒的女教育官員正在用心地設計著一堂關於人文曆史的課程標準。她主張,隻有瞭解曆史的人才能夠更好地把握未來,所以她將曆史故事融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九原郡的教育官員則在倡導實踐教育,他們認為隻有親身實踐,才能讓知識更加深入人心。因此,他們組織學生們到田間地頭去體驗種地、收割,讓他們明白勞動的辛苦,學會珍惜一切。

雲中郡的教育項目更加註重實用性,他們開設了各種手工藝課程,教授學生們編織、木工、烹飪等技能。他們相信隻有掌握了實用技能,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生存下去。

孟秦看著自己的教育隊伍忙碌而有序地工作著,他心中暗自慶幸自己有先見之明,在最初建立軍隊的時候,便通過自己前世的教育,培養出了一批教育人員。

經曆的前世國家建立發展的過程孟秦知道,隻有通過教育,才能真正地改變這片土地上的命運,讓這個時代的勞動人民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雖然在後世,很多人說什麼“教育是提高人格品德的唯一途徑”,但是孟秦卻不那樣想,他覺得,任何一種教育都可以使人成功,冇有必要分誰的教育最優秀、誰的教育最差勁,也冇有必要非得分個勝負,就拿農業來說吧,在孟秦眼裡,農業纔是最終決定國家命運的根本。

當然,對於那些已經被儒家文化腐蝕得失去靈魂的人群來講,隻有讀書才能成為唯一的選擇,隻有成為讀書人纔會擁有高貴的地位,成為特權階級才能站穩腳跟,否則一切都是徒勞。

這次的教育計劃就是為了讓那些失敗者從農耕的泥潭裡掙紮出來,為那些即使還冇有走出困境的成功者提供幫助。

孟秦對自己的教育十分滿意,他認為隻要這支教育隊伍按照自己的規劃一步一步地進行,將來肯定會取得令人難忘的成績!

孟秦這一次,在雁門郡設立了一所雁門總學院,太原郡設立了一所郡學院,九原郡和雲中郡都各設一所郡學院。

在這些郡下轄的縣中,起碼要至少有一所縣學府,再往下的每一個鄉,至少要有一所鄉學堂,最為基礎的村中要有一所蒙學。

孟秦準備構建一所階梯式教育晉升體係,從村鄉縣郡教育內容一級一級往上增加,其中的學員一級一級往上攀升,既能夠讓底層人民都學習到一定的知識,又能夠選拔出其中優秀的人才。

孟秦心中對於這些優秀的人才也有安排,孟秦計劃中在發現這些優秀人才後,讓他們破例競升到雁門郡總學院當中。

在總學院當中,這些學員不用擔心住宿和吃飯的問題,他們的任務就是在總學院當中好好學習,在畢業之後為玄王孟秦的治下加磚添瓦。

在總學院當中,有專門的教師,這些教師將負責對這些學員進行科舉考試。這些學員在參加科舉考試時將獲得一個名額,而這個名額將留給那些有才華且品德良好的學子。若他們中有人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便會被委派到更適合自己發揮才華的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而那個名額最後將落到這些學員當中最傑出者身上。

這個政策是由一個小型的博物館來進行運作的,這是玄王為了培養這些優質人才而做的一件善事。

隨著孟秦的一紙詔書“教育總綱”傳遍四野,無論男女老幼,無論貧富貴賤,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上麵所描述的人人皆可接受教化。

這些人都是孟秦挑選出來的,他們將按照這個教育總綱執行,而孟秦也將根據這個教育總綱對他們進行考察和評價,如果他們的表現符合孟秦的期待,便能成為孟秦的左膀右臂,輔佐孟秦的統治。

孟秦對自己這次的教育總綱信心百倍,他相信在這一套體係的推廣下,他一定能夠完成自己的理想。

在他的這套教育體係中,除了村中所設的蒙學外,鄉縣郡這三級,教育機構當中,總共分為文武二科。

在孟秦的理念中,武科是為了提高士兵們的戰鬥水平和防禦水平,是一個綜合素質極強的部分;而在文科中,則包括了醫療衛生、文字和算術等方麵的知識,同時也包含了農業、畜牧業、礦產業和海貿等領域的知識。這些都需要有豐富的教育基礎。

當然了,這些知識都是有計劃的,分節奏的傳授給各個階段的學員。

對於鄉縣兩級教育機構,他們隻需要有計劃地傳授一些基礎知識就可以了。

最終涉及到專業知識的地方都需要到郡級學院中學習。

想要再次晉升學習,就需到總學院當中。

孟秦在總學院的圖書館裡設置了許多資料,並且對其進行了歸納整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係統和學科體係。

在這個總學院的體係當中,孟秦設置了“科學、數理、文化、政治”六類教育分支,每一類分彆由一個教師擔任主教,負責教導學員。

對於總學院當中的人員孟秦要求又高了一些,在要求學員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讓他們展開一些研究。

如果這些人的研究任務完成的話,就會得到孟秦的豐厚獎賞。

除了完成研究任務畢業之外,還有一條路,那就是參加軍隊,在完成半年的軍隊培訓後就可以申請總學院畢業。

孟秦之所以設置這麼大的教育體係,是因為他並不用擔心教育人員的事情。

因為在他起義之前的那些年,每年都會以招收許多工人,來自己的酒店作坊中進行打工為名義。

以此來展開教育培訓。

對於這些已經參加了教育培訓的人員,孟秦都能夠確保其中忠誠。

這些年來,積累之下,孟秦已經秘密培訓了將近百萬之多的人。

這些人在他的勢力當中並不處於核心地位,隻是處於中下層的人員。

但是如此龐大的,人員基數,也是他為這個時期的教育計劃特意準備的。

在未來幾十年間,每年他都會組織一次教育巡查,確保讓全國所有的孩童都能夠接受到正常的教育。

雖然這個過程非常艱辛和漫長,孟秦卻覺得值得。

因為他希望通過教育改變人民的認知,實現民族複興,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當孟秦在宣佈總學院的計劃的時候,整個天下彷彿沸騰了。

孟秦的這種新政,對於很多人來說,簡直就像是在聽天書。

在這個時期,很多人甚至連字怎麼寫都不清楚。

可是在孟秦的宣傳下,在總學院的指點下,所有人都明白了什麼叫做教育。

孟秦對此冇有什麼好隱瞞的,反而是向世界公佈這一項決議。

這一項決議一公佈出去,頓時讓無數普通人感動不已。

“我願意!”

“為了這個偉大的夢想,我願意放棄我手上所有的活計!”

……

這些普通人紛紛向孟秦效忠,他們都知道如果冇有這樣的新政,或許現在他們依舊是奴隸,而不是享受著普通人應該有的權利。

這一切孟秦看在眼裡,笑在心頭。

孟秦在這項製度中設立了各種各樣的獎勵措施,這些獎勵都是孟秦親自製定的。

比如孟秦為了激勵人們讀書,他將從各州郡調來一批官吏,專門幫助那些孩童進行教學,讓他們知道讀書的重要性。而孟秦自己則親自監督各個科目的修建和管理。

這些官吏也是從各個府縣抽取出來的優秀人才。

他們的任命會在今年頒佈,孟秦在他們中選擇出一批佼佼者,擔任縣級、郡級學院的校長,協助自己的教育計劃展開。

-